内蒙古工业大学高招信息由内蒙古工业大学高考小组负责加招生客服微信,可免费咨询

我们还提供内蒙古工业大学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有问题都可加内蒙古工业大学高招微信沟通。

内蒙古工业大学基本信息

  • 院校代码:4115010128
  • 主管部门:内蒙古自治区
  • 所在省市: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办学层次:公办 - 本科
  • 985:否 ; 211:否 ;双一流:否
  • 重点学科:
  • 硕士点数:34 博士点数:4
  • 全国排名:281
  • 创建时间:1951年
  • 占地面积:3227.00(亩)
  • 学生人数:2万~3万人
  • 官方网站:www.imut.edu.cn/
  • 高招网站:zjc.imut.edu.cn/gdzsb/
  • 联系电话:0471-6576346
  • 学校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爱民街49号

内蒙古工业大学,欢迎全国学子报考!

内蒙古工业大学简介

  内蒙古工业大学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1958年在清华大学等支援下成立内蒙古工学院,曾隶属机械工业部、农业机械部,1983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93年更名为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校目前在新城校区、金川校区、准格尔校区办学,占地面积3227亩。

  经过66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教育、艺术相结合,具有博士、硕士、本科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现设有25个院(部、中心),拥有62个研究院(所);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0个,具有工程硕士(14个授权领域)、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管理硕士(MEM)、建筑学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翻译硕士等6个专业学位授予类别;有本科专业69个,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2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400余人。

  “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5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内蒙古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19项,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二、三等奖29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00余项,被SCI、EI、ISTP、CSSCI等检索系统收录论文2000余篇。

  学校现有教职工2026人,专任教师1312人,其中教授178人,副教授421人,博士生导师54人,硕士生导师557人,专任教师中有89.71%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教师中,72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或被授予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9位教师获得“内蒙古杰出人才奖”,1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工程”,48人入选内蒙古“草原英才”工程,7个团队入选“草原英才”创新团队,42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11人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工程一、二层次,14人入选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英才支持计划”。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学校现有5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校外大学生工程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25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8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6名自治区教学名师。

  学校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2年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2016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支持院校行列,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首批32个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学校是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先后被自治区授予“教育先进集体”“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高校学生工作先进院校”“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多所国内著名院校和蒙古、俄罗斯、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19个国家(地区)的56所大学、2个科研院所建立并开展实质性合作与交流。2005年、2007年先后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留学生奖学金项目”和教育部留学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招生单位。与呼和浩特、包头、乌海、乌兰察布市等地方政府和40余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创新中心和研发平台。

  六十六年来,学校培养了近15万名优秀人才,他们奋斗在大江南北、工作在各行各业,许多已成为大中型企业的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高校或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党和政府的重要领导干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秉承“博学躬行,尚志明德”的校训,弘扬“唯实尚行”的校风,坚持创新、特色、内涵、区域、开放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国内知名、民族地区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