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方学院高招信息由广州南方学院高考小组负责加招生客服微信,可免费咨询
我们还提供广州南方学院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有问题都可加广州南方学院高招微信沟通。
广州南方学院基本信息
- 院校代码:4144012619
-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 所在省市:广东省 - 广州市
- 办学层次:民办 - 本科
- 985:否 ; 211:否 ;双一流:
- 重点学科:
- 硕士点数: 博士点数:
- 全国排名:
- 创建时间:
- 占地面积:
- 学生人数:
- 官方网站:www.nfu.edu.cn
- 高招网站:
- 联系电话:020-61787331、020-61787326
- 学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温泉镇广州南方学院
-
广州南方学院2019年本科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学院概况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章招生计划第五章录取规则第六章录取体检标准第七章收费标准第八章资助学生政策第九章招生工作的咨询、监……
日期:12-18 阅读量:2146 -
广州南方学院2020年本科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学校概况第三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章招生计划第五章录取规则第六章录取体检标准第七章新生注册和复查第八章收费标准第九章资助学生政策第十……
日期:12-18 阅读量:2110 -
广州南方学院2021年本科高考招生章程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学校概况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章招生计划第五章录取规则第六章录取体检标准第七章新生注册和复查第八章收费标准第九章资助学生政策第十……
日期:12-18 阅读量:280
广州南方学院(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为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广东省高等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
学校提出并践行“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教师发展和有利于学校未来”的办学治校总原则,汇聚了一批继承国内一流大学优良传统和精神文化的院系主任、学科带头人和管理骨干,他们始终梦想能在学校这片“试验田”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实现“建设位居中国应用型高校前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愿景。
基本情况
学校位于素有“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和“广州后花园”之誉的广州市从化区,校园占地面积1092.09亩。校园布局有致,秀丽宁静,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现有本科生19162人,继续教育在校生2306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呈现出千亩校园、万人规模、学科齐全、名师齐聚、人才辈出的发展格局。
学校图书馆面积2.91万平方米,文献信息资源丰富。现有纸本藏书197.49余万册,电子图书160余万册;拥有中国知网等各类数据库及平台,同时实现与中山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共享;采用24小时开放的管理模式,全方位满足读者需求。
学校依据章程建立 “3+1+1”的内部治理结构,即“校长书记办公会、学术委员会、财经委员会”相互支持、相互约束的“三驾马车”决策机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的民主参与机制+督导委员会的社会监督机制,保证学校决策科学、民主、高效。学校推行“院系办学、二级管理”,将人、财、物、事授权给院系主任和部门负责人,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的办学积极性,真正实现院系自主办学。
学科发展
学校设有10个院系42个本科招生专业,形成了以管理学、文学、工学为主,经济学、医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学科体系。
学校实施“差异化”错位发展和“不平衡”扶优发展策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中华工程教育认证(IEET)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和省级战略新兴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1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和省级在线开放课程3门。
近3年,学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4项(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横向项目43项;教师公开发表被CSSCI 、SSCI、SCI、EI、TSSCI等国内外核心期刊收录的高水平论文350篇;向政府提供咨政建言报告8份,其中2份被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2020年,学校“广东地方治理研究中心”获批为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
师资建设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引得来、留得下和用得好”的教师分类发展机制,通过外引内培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以专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专兼结合、视野开阔、素质优良的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50人,含博士生导师1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9.93%;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25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36%;“双师双能”教师30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学校重视青年教师成长,近几年推选参加广东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项目34人,赴境外访学进修20余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43人。
学校现有兼职教师314人,其中特聘知名学者夏书章、黄天骥、陈平原3名教授担任学术顾问,聘请任剑涛、王哲民等7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担任讲座教授,聘请近200名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技术精英担任业界导师。
近3年,教师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省高教学会在线教学优秀案例奖4项、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和二等奖各2项、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二等奖13项。
2019年起,学校先后启动了面向全球引进百名青年博士计划、面向行业引进双师型博士计划、学科带头人及首席学生成长导师招募计划,拟用3-5年的时间新增300名高水平师资,为创建一流的教师队伍砥砺奋进。
人才培养
学校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坚持“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核心价值观传承、能力素质养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通识教育和成长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且专业基础宽广、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构建 “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核心价值观传承、能力素质养成”相融合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政校行企共建学科专业转型发展管理咨询团队、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课程、应用型教材和产学研用平台”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搭建“自由转专业+完全学分制+全程导师制”相结合的学生个性化发展育人平台,形成了“自由选择、严格管理、悉心引导”的学生成长机制,获得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集体和创业工作典型经验一等奖。
为真正落实从“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培养人才,学校自2015年开始持续推动各专业制订“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所谓“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即要丢弃国有大学党委负责学生成长、院系主任负责知识传承的“两张皮”等做法,要求是党员的院系主任都要担任党总支书记,对学生成长和知识传承都要担负责任,消除“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核心价值观传承、能力素质养成”三者之间的隔阂。
为从制度上保障学生成长成为学校首要任务,学校建立校领导听课制度和教学检查制度,成立校、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督导组,多举措监督教风学风;成立一年级工作部,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从“他律”走向“自律”;实行全程导师制,在聘用合同中约定教师将服务学生成长放在第一位,让教师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和学业导师,形成“搅和”在一起的新型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为给追求卓越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培养平台,学校成立了政商研究院和达人书院。政商研究院采取“交叉、融合、互动、提升”四位一体的复合型政商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成长为政商界杰出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达人书院对标国内一流大学的水准,采取更精深的专业教育和更宽阔的博雅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未来在学科专业深入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为给学生提供拓展知识和启迪智慧的平台,学校层面开设了《南方论坛》和《大使论坛》等品牌讲座,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设了《政商精英论坛》《商科大讲堂》《财经名家讲坛》等系列讲座。近3年,学校和各院系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政府领导、业界精英等开设高水平讲座300多场,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为给学生提供融入国际高等教育大环境的平台,学校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等20余所国外知名大学开展合作,实施交换生、寒暑期游学、实习生、双学位、本硕连读等多元化联合培养模式,至今已有300多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合作项目均明确要求合作大学每年派教授来学校讲授课程,青年教师必须随堂听课以提高教学能力水平和开拓视野。
近3年,学生获得省部级学科专业竞赛奖项146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4篇,申请知识产权130余项,考取研究生300多名,考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900多名。毕业生创办市值过千万的公司26家,其中市值2亿以上的9家、20亿以上的2家。2019年,学校《“校企协同、学创一体”培养“3十1”创业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改革与实践》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0年,学校“烈马科技团队”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中夺得金奖。
结语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当前,广州南方学院正处于品牌提升和提质发展的“上水平”关键时期,我校将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继续以锐意革新的决心、创新发展的理念、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一步一个脚印向建成位居中国应用型高校前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美好愿景昂首前进!
(更新于2021年3月)
学校提出并践行“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教师发展和有利于学校未来”的办学治校总原则,汇聚了一批继承国内一流大学优良传统和精神文化的院系主任、学科带头人和管理骨干,他们始终梦想能在学校这片“试验田”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实现“建设位居中国应用型高校前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愿景。
基本情况
学校位于素有“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和“广州后花园”之誉的广州市从化区,校园占地面积1092.09亩。校园布局有致,秀丽宁静,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现有本科生19162人,继续教育在校生2306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呈现出千亩校园、万人规模、学科齐全、名师齐聚、人才辈出的发展格局。
学校图书馆面积2.91万平方米,文献信息资源丰富。现有纸本藏书197.49余万册,电子图书160余万册;拥有中国知网等各类数据库及平台,同时实现与中山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共享;采用24小时开放的管理模式,全方位满足读者需求。
学校依据章程建立 “3+1+1”的内部治理结构,即“校长书记办公会、学术委员会、财经委员会”相互支持、相互约束的“三驾马车”决策机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的民主参与机制+督导委员会的社会监督机制,保证学校决策科学、民主、高效。学校推行“院系办学、二级管理”,将人、财、物、事授权给院系主任和部门负责人,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的办学积极性,真正实现院系自主办学。
学科发展
学校设有10个院系42个本科招生专业,形成了以管理学、文学、工学为主,经济学、医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学科体系。
学校实施“差异化”错位发展和“不平衡”扶优发展策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中华工程教育认证(IEET)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和省级战略新兴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1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和省级在线开放课程3门。
近3年,学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4项(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横向项目43项;教师公开发表被CSSCI 、SSCI、SCI、EI、TSSCI等国内外核心期刊收录的高水平论文350篇;向政府提供咨政建言报告8份,其中2份被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2020年,学校“广东地方治理研究中心”获批为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
师资建设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引得来、留得下和用得好”的教师分类发展机制,通过外引内培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以专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专兼结合、视野开阔、素质优良的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50人,含博士生导师1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9.93%;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25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36%;“双师双能”教师30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学校重视青年教师成长,近几年推选参加广东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项目34人,赴境外访学进修20余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43人。
学校现有兼职教师314人,其中特聘知名学者夏书章、黄天骥、陈平原3名教授担任学术顾问,聘请任剑涛、王哲民等7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担任讲座教授,聘请近200名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技术精英担任业界导师。
近3年,教师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省高教学会在线教学优秀案例奖4项、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和二等奖各2项、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二等奖13项。
2019年起,学校先后启动了面向全球引进百名青年博士计划、面向行业引进双师型博士计划、学科带头人及首席学生成长导师招募计划,拟用3-5年的时间新增300名高水平师资,为创建一流的教师队伍砥砺奋进。
人才培养
学校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坚持“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核心价值观传承、能力素质养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通识教育和成长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且专业基础宽广、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构建 “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核心价值观传承、能力素质养成”相融合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政校行企共建学科专业转型发展管理咨询团队、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课程、应用型教材和产学研用平台”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搭建“自由转专业+完全学分制+全程导师制”相结合的学生个性化发展育人平台,形成了“自由选择、严格管理、悉心引导”的学生成长机制,获得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集体和创业工作典型经验一等奖。
为真正落实从“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培养人才,学校自2015年开始持续推动各专业制订“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所谓“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即要丢弃国有大学党委负责学生成长、院系主任负责知识传承的“两张皮”等做法,要求是党员的院系主任都要担任党总支书记,对学生成长和知识传承都要担负责任,消除“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核心价值观传承、能力素质养成”三者之间的隔阂。
为从制度上保障学生成长成为学校首要任务,学校建立校领导听课制度和教学检查制度,成立校、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督导组,多举措监督教风学风;成立一年级工作部,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从“他律”走向“自律”;实行全程导师制,在聘用合同中约定教师将服务学生成长放在第一位,让教师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和学业导师,形成“搅和”在一起的新型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为给追求卓越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培养平台,学校成立了政商研究院和达人书院。政商研究院采取“交叉、融合、互动、提升”四位一体的复合型政商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成长为政商界杰出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达人书院对标国内一流大学的水准,采取更精深的专业教育和更宽阔的博雅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未来在学科专业深入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为给学生提供拓展知识和启迪智慧的平台,学校层面开设了《南方论坛》和《大使论坛》等品牌讲座,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设了《政商精英论坛》《商科大讲堂》《财经名家讲坛》等系列讲座。近3年,学校和各院系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政府领导、业界精英等开设高水平讲座300多场,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为给学生提供融入国际高等教育大环境的平台,学校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等20余所国外知名大学开展合作,实施交换生、寒暑期游学、实习生、双学位、本硕连读等多元化联合培养模式,至今已有300多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合作项目均明确要求合作大学每年派教授来学校讲授课程,青年教师必须随堂听课以提高教学能力水平和开拓视野。
近3年,学生获得省部级学科专业竞赛奖项146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4篇,申请知识产权130余项,考取研究生300多名,考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900多名。毕业生创办市值过千万的公司26家,其中市值2亿以上的9家、20亿以上的2家。2019年,学校《“校企协同、学创一体”培养“3十1”创业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改革与实践》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0年,学校“烈马科技团队”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中夺得金奖。
结语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当前,广州南方学院正处于品牌提升和提质发展的“上水平”关键时期,我校将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继续以锐意革新的决心、创新发展的理念、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一步一个脚印向建成位居中国应用型高校前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美好愿景昂首前进!
(更新于2021年3月)
广州南方学院院系导航
广州南方学院周边院校
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汕头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韶关学院惠州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岭南师范学院肇庆学院嘉应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白云学院广州大学广州航海学院广东警官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五邑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广东东软学院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广州软件学院广州南方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州华商学院湛江科技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州理工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州华立学院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广州商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珠海科技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广东科技学院广东理工学院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东莞城市学院广州新华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潮汕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私立华联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罗定职业技术学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