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五中学冶城校区

南京市第五中学冶城校区内容如下,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高招帮APP和高招帮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高考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高考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招生客服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高考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高等院校。)
招生客服,为你答疑

南京市第五中学冶城校区 正文
2013年3月20日,根据南京市人民政府的相关批复精神,原第二十四中学、第二十八中学合并成立南京市第五初级中学。南京第五初级中学成立已近2年。自建校以来,第五初中的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一直在进行中。
一般而言,学校文化是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追求、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化形式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因此,学校文化的本质意义在于引领或制约校内人的发展,在于其能够给学校的教育过程以及办学品位施加最核心的影响。良好的学校文化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校内人的发展、改善教育过程、提升办学品位。由此可见学校文化不是做出来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积累和积淀、需要不断地扬弃和创新,唯有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才能引领学校和师生积极的向前发展。这也正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但是,作为一所新组建的学校,南京第五初中的生存和发展处在历史选择的十字路口,周边强校林立,我们既有上升空间又存在许多制约,作为学校竞争力的核心,学校文化建设必须尽快定位、尽快实施,没有可能让我们慢慢的去等所谓文化的形成。好在,原来两校都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可供我们承继、发扬,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也是全体师生、家长、社会对一所学校的共同的期待与追求。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第五初中的学校文化是可以去建设去创造的。
目前初步拟定学校文化建设基本纲要,请老师们评议。
【办学理念】善美
解读:
1、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和南京市第二十八中均为办学历史悠久的老校,也均为南京市优质小班化实验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孕育了两校各自优良的学校传统、深厚的办学底蕴及鲜明的办学特色。原二十四中创立之初名为“成美中学”,“成人之美、成才之美、成长之美”的“成美”教育理念源远流长。其核心理念在一个“美”字;二十八中前身为上世纪30年代社会名流绅士筹善款创办的“抚善堂”。多年来二十八中始终坚持关爱贫弱学子的全面健康成长。“爱心”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其核心在一个“善”字。大善才有大美,美到极致便是善。因此,应把“善美”作为新五初学校文化核心。承扬善美文化才能让两校传统焕发出新的生机。
2、善与美是教育最本质的追求。无论是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认为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还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鲁洁所认为的,教育的主题应是促进、改善受教育者主体自我建构、自我改建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教育的本质在于使人实现真善美的人生,获得幸福美满的生活。如果教育的本质不能使人生活幸福,不能使人生美好,那么这就不是美好的教育,这种教育也不会有任何生命力。真正的教育,就是真善美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就是对真善美生活的追求,这也是教育的最好归宿。
【办学定位】不断进取的优质特色初中
解读:
从哲学意义上说,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不断进取”正是基于这样意义上的一种定位。在进取中发展。有进取精神的学校才是一所有活力的学校。
“优质”是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追求。办学的“优质”应该包含优质的教师队伍、优质的办学环境、优质的养成教育、优质的学业水平。
小班化、研学、体艺技能教育是学校的办学特色。
作为南京市首批小班化示范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已进入到内涵发展推进阶段。研学,正是在小班化实践的基础上,基于数字化和小组合作的平台进行的教与学的探索。学校自建校以来,在体育、艺术教育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争取能在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多元化,以及特色体育和艺术竞赛项目化有所发展,形成品牌及特色。
【培养目标】培养寄志高远、善思乐学、身心两健、品能兼具的五初学子
解读:
1、寄志高远,“有志者事竟成”,以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为引导,帮助学生在少年时代就树立高远的理想和志向,成为迈向人生辉煌里程的原动力。
2、善思乐学,初中阶段既要夯实基础,更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好学向上的品质。
3、身心两健,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做一个健全的合格公民。
4、品能兼具,力图培养具有优秀品德(质)和较强体艺技能的初中毕业生。
【校训】力学力行尽善尽美
解读:
1、力,一意为“竭力而行”,另一意为“努力实践”。
2、《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力学力行,意为全校师生努力学习、勤于实践。
3、《论语·八佾》中,“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尽:达到极限。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尽善尽美意指完美而没有缺点。
孔子在美善关系问题上提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看法。他认为,美不同于善。因为从善的观点看是完满的东西,从美的观点却可能是不完满的。但是孔子又认为,美同善相比,善是更根本的。美虽然能给人以感官的愉快,但美必须具有善的内涵,才有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他主张既要“尽美”,也要“尽善”,美与善要实现完满的统一。孔子这一思想对后世的文与道、华与实、情与理等问题讨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联系《论语》中孔子关于音乐和君子人格的评价,可以看出孔子强调美与善的结合,这既是他针对音乐的审美标准,也是衡量人格修养的标准。孔子通过具有审美意味的礼乐规范传达一种向美、向善的礼乐文化精神,提倡美善兼备、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那些臻善完美的人总会体现出品位高雅、意志清明、判断成熟、言辞明智、行为明慎、慎思明辨的优秀品质。
4、尽,也可解读为“尽心、尽力”。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尽心尽力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因此应该日求渐进,做到德业兼修,最终就会尽善尽美,禀赋圆成。
【学校精神】尊重合作坚持悦纳
解读:
教育需要尊重。第一要尊重教育和教学规律,第二要尊重学生人格和生命本质,第三要彼此尊重各自的意见和付出;教育与教学需要合作,办学与发展需要合作。个体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和谐紧密的团体合作,是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基本保证,没有个体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就没有灵性和活力,同样,没有和谐紧密的团体合作就不会有学校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教育需要坚持,因为学生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曲折和反复,更何况我们的生源和外部竞争等条件并不优越,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触手可及,我们会面临很多的困难;教育需要悦纳,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富有丰富色彩的生命个体,孩子们需要我们善待他们、期待他们,唯有悦纳他们我们才不会失去教育的耐心、信心和爱心。同样,老师们之间、学生们之间也需要相互悦纳的情怀,学会悦纳、享受悦纳,才能享受彼此的温暖和生命的幸福。
添加高招帮客服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高招帮”,关注【高招帮】微信公众号,在高招帮微信公众号输入【以北京大学为例:北京大学分数线、北京大学高招群、北京大学排名、北京大学招生计划、北京大学招生目录、北京大学招生办电话、北京大学王牌专业】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高考招生信息或资源。


本文来源:http://www.cnjiao.net/js/185025.html